雙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7300年,被譽為“淮河文明之光”。其出土的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貴文物以及眾多刻劃符號,對研究淮河流域史前先民生活、中國文字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2025年6月,雙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8月14日,安徽蚌埠,一批新石器時代陶器刻劃符號在雙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展出。傅天騁 攝
改造后的雙墩遺址博物館,集中展出雙墩遺址公園立項以來發掘出土的各類珍貴文物,從刻畫符號陶器到早期農耕工具,每一件展品都帶著穿越千年的歷史溫度。
在雙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出土的600多件刻劃符號中,涵蓋了生產生活、天文歷法等諸多領域。據邵立波介紹,這些符號主要分象形和幾何兩類:象形符號有魚、豬、鹿、房屋等;幾何符號則有十字、三角、網格以及類似計數的標記。
“從這些符號中可以窺見當時的生活場景,比如‘豬’這個符號的形態變化——頭部變小、腹部變大,可能顯示出雙墩人已經學會馴養家豬。”邵立波說,出土的碳化稻谷包含野生稻和栽培稻,表明原始農業正在發展。展柜中還出現了魚骨、貝殼、網墜,印證了漁獵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圖為雙墩遺址出土的刻劃符號。(雙墩遺址國家公園供圖)
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明印記,遺址公園核心區被一個占地8000平方米的保護大棚整體覆蓋。“我們的原則是‘最小干預’。”邵立波表示,文物保護采用可逆技術,日常監測以人工巡查和水文監測為主。
為讓公眾更能理解這些符號,公園設置了互動體驗廳。初中生蒲洲在陶碗展柜前停下腳步,仔細端詳碗底的十字網格紋。“這個符號很像漢字里的‘井’。”他向講解員求證,得到解釋為該符號可能表示水坑或洞穴,是先民記錄生活的方式。
現場還有不少像蒲洲一樣的研學學生在展廳體驗,他們圍聚在展柜前辨認動物符號紋樣,或在電子屏上輸入自己對符號的解讀。
“符號的組合方式、刻劃順序,已顯現出一定的系統性。”邵立波說,“相同的符號在淮河流域其他同期遺址如侯家寨中也有發現,說明它們在一定區域內被共同認知和使用。”這些共性特征,連同陶器形制中與裴李崗、大汶口等文化的相似性,勾勒出七千年前的跨區域交流網絡。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醋酸鈷商品報價動態(2025-08-16)-消息
- 7月中國70城房價:各線環比下跌 同比降幅整體收窄
- 焦點日報:眾安在線(06060)前7個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總額約199.17億元 同比增長5.82%
- 成都世運會 | 張振海摘銅 斬獲中國輪滑隊首枚獎牌 精選
- 快看:江陰銀行(002807.SZ):上半年歸母凈利潤8.46億元 同比增長16.63%
- 今熱點:農機裝備產業加速升級 企業搶灘高端智能市場
- 每日熱議!儒競科技:公司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涉及液冷技術
- 新消息丨教育部發布2025年第2號留學預警
- 港股中資券商股午后拉升,中州證券漲超12% 焦點信息
- 又一加密礦商轉型AI 獲谷歌收購股份后TeraWulf(WULF.US)漲超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