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 作為嚴重影響國民健康的公共問題之一,我國糖尿病近年來的患病率已上升至12.8%,目前已超過1.3億的糖尿病患者,居全球首位。糖尿病最主要的危害來源于并發癥,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已知的并發癥達100多種,其中糖尿病腎?。―KD)的發生率最高,達39.7%,已經成為引起我國終末期腎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這也是由于,糖尿病所帶來的長期高血糖會損傷人體血管內皮功能,從而造成腎小球微血管病變,引起蛋白排泄和濾過異常。若腎小球損害不斷加劇,會造成漸進性腎功能損害,出現大量蛋白尿。腎臟不堪重負下,高血壓、水腫等癥狀也會陸續出現,甚至出現嚴重的腎功能衰竭、終末期腎病。一旦進入大量蛋白尿期,進展至終末期腎病的速度,約是其他腎臟病變的14倍。
因此,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其腎臟相比常人也就更易“受傷”,糖尿病腎病也成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數據顯示,約1/3的人在糖尿病確診前曾發生慢性腎臟病。當糖尿病并發腎臟病時,治療難度會大幅增加,患者的愈后和生存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介紹,要將糖尿病傷害最小化,關鍵在于“早期預防”。對患者而言,重視糖尿病及其對健康造成的危害,關注慢性并發癥及高危因素并將篩查關口前移尤其重要。相關指南建議,2型糖尿病患者可從診斷最初就進行腎病篩查,并在以后每年進行一次糖尿病腎病的篩查。
糖尿病患者警惕腎臟損害
臨床上,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疾病相伴相依的情況已經非常常見。通常,老年人的腎臟損害發生率還會明顯增加,這是因為老年人自身往往合并其他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疾病,這些因素會導致腎臟損害。
如此,應把患者作為一個整體,以患者的全面健康結局為目標,制定個體化、全病程管理方案。
在多個場合,郭立新強調,首先,要樹立這樣一個理念,應該把糖尿病和腎臟疾病定義為共患疾病。要明確知道,一種疾病一旦控制不好會導致另外兩種疾病的發生或惡化,它們之間互為惡性循環的因果關系。
如此,也要求糖尿病早期的診斷應始終秉承共病同治的原則:在發生一種疾病時對其他疾病也進行早期篩查,進而進行早期干預,同時在治療的時候要統籌兼顧,要進行多器官保護的治療。把人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行多種危險因素的聯合干預,進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是非常重要的。
實際上,為了幫助患者獲得心腎等靶器官保護最大化,國內外權威的糖尿病指南發生了根本改變,不再單純將降血糖作為首要追求的目標,而是把心血管和腎臟的獲益、規范救治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并發癥推向治療目標的前列。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朱大龍表示,對臨床醫生來說,除幫助管理患者血糖外,關注糖尿病造成的靶器官損傷尤其重要。在糖尿病初期就應該考慮綜合治療方案,在藥物選擇上,也要從安全控糖、優質控糖的角度出發,減少非必要藥物對器官的傷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臟科教授、主任醫師施仲偉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腎臟病以及糖尿病的關系是相互關聯的,人是一個總體,而每一種疾病只是一個孤立情況,大多數人特別是老年人都是幾種慢性疾病共存。
“從糖尿病角度來說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種并發癥,引起腎臟病變,即糖尿病腎病?!笔┲賯ソ榻B,從醫生角度來看,也要求我們加強協作,打破專科各管一攤,如心臟只管心臟,糖尿病只管糖尿病,腎臟病只管腎臟病這一割裂的情況。只有把整體所有的疾病作為一個整體來治療,才能體現醫學上所說“以人為本”。
并發癥防治需掌握“時間窗口”
盡管糖尿病腎病等并發癥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標”,但并發癥防治現狀不容樂觀。據估計,DKD目前在我國知曉率不足20%,治療率不到50%。
目前,我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疾病教育存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況,公眾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重視有所提升,但往往局限于疾病的“主體”,對于并發癥的認知和了解仍然不足。很多患者沒有進行糖尿病腎病篩查,以至于錯過了最佳診斷和處理病癥的時間窗口。
“糖尿病防控是整個中國、整個社會都需要面對的一個嚴峻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賈偉平曾表示,長期高血糖水平會嚴重影響身體多個器官,最終為糖尿病患者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帶來巨大危害和沉重負擔,但許多患者在疾病初期沒有明顯癥狀,因此僅靠有病就醫遠遠不夠。
“我們需要建立起全鏈條、全周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早期篩查、及時診治、持續隨訪的醫防融合管理體系,加強對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鼓勵他們采取更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開展自我管理,從早期開始,預防和控制糖尿病,關注器官0傷害。”賈偉平強調。
作為“健康中國15個重大專項行動”之一,糖尿病防治與管理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而從國家層面來看,糖尿病防治行動的提出和實施,就是要加強全社會動員,強調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防治結合,實現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早期發現與診斷,有效管理糖尿病高危人群,預防和減少糖尿病的發生,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危害,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這也要求此次聚合更多有生力量,聯動多方資源,為公眾提供權威實用的健康內容,筑牢糖尿病防治的科普防線,推動“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落地落實。
為此,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的指導下和勃林格殷格翰中國公益支持下的“先見·先行0傷害”——藍手環·糖尿病防治公益行動”明確,要凝聚社會力量,共同努力推動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認識、預防和管理,向大眾倡導“從早期開始,從此刻開始,關注器官0傷害,讓糖尿病的傷害最小化”這一健康管理理念,喚起全社會對糖尿病及并發癥的重視,做到“人人可享糖尿病健康管理”,進而助力推動健康中國建設。
在該公益行動中,有專家也提醒,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生的措施有:監測并發癥的危險因素;糾正不良生活方式,提倡低鹽和低脂肪飲食,避免過度精神緊張,適度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以及根據患病情況采用適合的藥物治療。
“有糖尿病和腎臟病的患者,要堅持定期體檢,早期進行器官損害并發癥相關的篩查,如每年定期檢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還有腎功能篩查,并關注營養、酸堿平衡和包括鉀、鈉、氯、鈣、磷在內的電解質代謝平衡;內分泌、心血管和腎臟方面都要注意做微量蛋白尿篩查,可以幫助我們早期發現腎臟疾病。非常值得強調的就是要提高認知、早期篩查、積極治療、定期隨診,進而最大化改善預后?!鄙鲜鰧<覐娬{。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糖尿病人腎臟更易“受傷”,應如何規范化診2023-05-11
- OG500CLUB商業邏輯可超越10紀念歷史上所有的盤2023-05-11
- 經濟日報社2023年度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面試公2023-05-11
- 1至4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同比穩步增長2023-05-11
- 今年4月全國受理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同2023-05-11
- 世界食品(深圳)博覽會開幕 發酵食品成為2023-05-11
- 傳統發酵食品在世界食品(深圳)博覽會受到2023-05-11
- “高質量發展中原行”2023網絡名人走進信陽2023-05-11
- 浙江義烏:10億元“房票”已帶動商品房銷售2023-05-11
- 頤海國際(01579)5月11日耗資約982.66萬港元2023-05-11
- 賽伯樂國際控股(01020)附屬向乾隆領達財務2023-05-11
- 仁東控股控股股東全部持股遭凍結 受損投資2023-05-11
- 天天簡訊:*ST中潛收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 索2023-05-11
- 魯邦通助力中小企業實現機器人自主呼梯2023-05-11
- 2022年報點評:數字閱讀模式轉型,加大人工2023-05-11
- 4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 實時2023-05-11
- 英語世界雜志在線閱讀_英語世界雜志2023-05-11
- 4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2023-05-11
- 南京醫藥: 南京醫藥2022年年度權益分派實2023-05-11
- 世界微動態丨文旅+攤位=?武林之星“O2Park2023-05-11
- 英媒:英格蘭銀行擬再次加息應對頑固通脹 2023-05-11
- 快看:時代電氣(03898)9533萬元取得株洲市2023-05-11
- 盛業(06069)附屬擬7920萬元出售應收賬款2023-05-11
- 【熱聞】智云健康(09955)推出智能診斷技術2023-05-11
- 觀點:中國軟件國際(00354):受托人為股份2023-05-11
- 陽光紙業(02002)5月11日斥資85.75萬港元回2023-05-11
- 湖南核實一起生態環境問題有獎舉報線索 企2023-05-11
- 許冉將接替徐雷擔任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執2023-05-11
- 【環球時快訊】防災減災宣傳周 普及宣傳消2023-05-11
- 天舟六號成功對接,它究竟有多能“裝”?上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