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上強村,從上空俯瞰百畝田地,寬大的青綠葉片隨風晃動,層層疊疊遮住了泥土,這些植株便是山露。當地農戶經過多年摸索,種植技術日漸成熟,發展出“菜稻輪作”新模式,將山露出口至日本等地,曾經的“野菜”成了致富菜。
2025年5月,俯瞰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山露田地。吳明憲 攝
大山里的山露為何能漂洋出海?
在日本等地,山露被視為健康蔬菜。二十多年前,有日本客商看中該地自然環境,與當地農戶達成合作——由客商提供山露種子,農戶進行種植。第二年,大伙發現,湖州山上原本生長著的野菜“野南瓜藤”實際上就是山露,于是農戶們又將本地野山露的根莖當做種苗,擴大種植面積,逐漸發展為當地特色產業。
經過二十多年種植,村里已積累了不少經驗。目前,該地山露根莖種植密度從每畝160斤提升至600斤,實現從稀疏低產到密集高產的跨越,種出的山露也更加修長、標準,品質顯著提升。
2025年5月,農戶在田間采收山露。吳明憲 攝
菜田里,十幾位農戶正彎腰勞作。山露每年有一個月左右的收割期,在此期間,每位參與收割的農戶也能增收1萬多元(人民幣,下同)。
“我們從貴州老家過來,每年趁農閑時間來這里幫忙收割,一天一個人能割兩千斤左右。老家現在還沒到農忙的時候,割完這里的菜就差不多回去插秧。”貴州農戶石國春說道。
“山露主要的食用部分是莖稈,一般能長到一米多高。這些山露桿全部出口日本,客戶要求較高,圓潤、細長的稈子級別最高。2025年這批山露畝產在9千斤至1萬斤左右。”該地一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聶冬英說。
2025年5月,去除葉片的山露莖桿等待收割。吳明憲 攝
為保證新鮮度,農戶們只在日落后或陰雨天割葉子下的莖稈,再將其發往周邊加工廠處理。每年六月收完山露后,葉和根經過處理,又以天然有機肥的身份回到農田,為后續水稻種植提供肥料。
合作社算了一筆賬,相比傳統種植模式,“山露+水稻”的輪作模式每年能為每畝地增收1萬多元、節省肥料支出200多元。從一開始幾戶人家拼湊出的百畝山露地,到如今連綿成片的700多畝山露良田,一顆“野菜”漂洋過海的“致富經”仍在書寫新篇章。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鄉村行·看振興)浙江湖州大山“野菜”漂2025-06-03
- 國家能源集團嚴正聲明:從未設立任何“拓展2025-06-03
- 今年北京入夏時間為5月26日 較常年偏晚6天2025-06-03
- 從萊茵河到長江 一個歐洲家族跨越百年的中2025-06-03
- 廣東逾270個鎮街遭遇暴雨、大暴雨2025-06-03
- 廣東逾270個鎮街遭遇暴雨、大暴雨2025-06-03
- 端午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超6.532025-06-03
- @高校畢業生 一大波AI領域招聘信息請查收2025-06-03
- 中國潮玩,海外“潮”出新高度2025-06-03
- 我國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學歷層次提升明顯2025-06-03
- 中國潮玩,海外“潮”出新高度2025-06-03
- 我國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學歷層次提升明顯2025-06-03
- 國家稅務總局:前四個月民營經濟活力持續提2025-06-03
- 6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1869元 下調2025-06-03
- 6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1869元 下調2025-06-03
- 國際最新研發出一款人工智能筆 可通過手寫2025-06-03
- 國際最新研發出一款人工智能筆 可通過手寫2025-06-03
- 國際最新研發出一款人工智能筆 可通過手寫2025-06-03
- 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將在成都舉2025-06-03
- 迪士尼正裁員數百人 涉及電影、電視等部門2025-06-03
- 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雙向賦能 驅動園區經2025-06-03
- 涉及食品、藥品等領域 十起違法廣告典型案2025-06-03
- 涉及食品、藥品等領域 十起違法廣告典型案2025-06-03
- 今天,海爾智家致敬科技工作者2025-06-03
- 系好人工智能競速發展“安全帶”2025-06-03
- 我國自研特高壓交流套管狀態感知系統實現規2025-06-03
- 智能農機讓農民“慧”種地2025-06-03
- 智能農機讓農民“慧”種地2025-06-03
- 貝特曼-同心守護基金正式啟動:重塑行業新2025-06-03
- 技術創新助力循環經濟健康發展202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