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熱潮來襲,徒步登山是年輕人旅游新風尚。然而,這種旅游方式對登山者的體力、耐力、毅力考驗不小。當“特種兵式旅游”遇上體能達人,“陪爬”悄然走紅。
在江西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海拔1600米以上分布著10萬畝高山草甸,從山腳全程徒步至山頂,需要5至6個小時,不少游客爬到一半苦不堪言。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該景區共接待人數262.85萬人次,同比增長31.54%。
圖為7月5日,江西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眾多游客徒步夜爬登山看日出。朱瑩 攝
今年24歲的登山者陳莉莎體驗了“陪爬”服務,她告訴記者,這是為情緒價值買單,“花錢找一個體力好、有經驗的‘登山搭子’,不僅能滿足自己‘又菜又愛玩’的登山需求,還能擺脫孤單感、枯燥感。”
在帶娃登山者鄧嘉玲看來,“陪爬”服務能極大緩解帶娃出游壓力,“我一直想帶孩子夜爬武功山,體驗不一樣的風景,但負擔很重,也擔心有安全隱患,‘陪爬’還有背娃服務。”
網友“阿鋒在路上”本名朱劍鋒,今年23歲,從事“陪爬”工作已有一年,截至目前,已接到近200筆訂單,“6月份我有29天時間都在‘陪爬’,每單單價在400元至600元之間。具體服務包括路線規劃、背包協助、拍攝,甚至按摩、背娃等,只要顧客有需求,我們都會盡量滿足。”
“我們有一個20多人的團隊,基本都是‘00后’,消費者也以年輕人和帶娃家庭為主。”朱劍鋒認為,如同泰山、黃山、三清山等景區的“坐轎上山”服務一樣,登山“陪爬”服務也是滿足游客的特殊需求,既可以賺錢,也可以拓展社交面。
圖為7月5日凌晨,江西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登山“陪爬”從業者朱劍鋒(左一)與游客交流。朱瑩 攝
在旅游行業從業者胡飛凡看來,隨著年輕一代成為旅游市場主力軍,個性化旅游服務需求大幅增長,“陪爬”服務填補了傳統導游服務與自主登山間的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登山“陪爬”亦存在一定的風險和隱患。目前,登山“陪爬”服務大多依靠個體經營,通過社交平臺進行預約交易。
湖北恩施大峽谷是少數介入“陪爬”的景區之一,2024年國慶假期,該景區公開招募“陪爬”志愿者,為游客免費提供“聊天式講解”“鼓勵式爬山服務”等;泰安市泰山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厚哲接受《中國旅游報》采訪時說,泰山景區正在考慮規范“泰山陪爬”服務。
江西省社會學會副會長袁小平認為,登山“陪爬”是傳統導游服務的“升級版”,本質上是適應了旅游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需求。景區應當讀懂登山“陪爬”服務背后的市場需求,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滿足游客的新需求。同時,針對“陪爬”服務存在的風險,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行業標準和服務規范,推動行業良性發展,讓登山“陪爬”服務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